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秘诀(10 / 12)

些非常古老的东西也悄然走向终点--身体里刚刚死掉的每一个细胞,理论上都可以沿着一条不曾间断的细胞分裂链,追溯到几乎40亿年前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那些细胞生命身上。

死亡不可避免,但你体内的某些细胞具有一个惊人特性:只要人类不消亡,它们就近乎永生,前提是你有孩子。每存活一个孩子,你就有一个细胞(精子或卵子)逃脱了灭亡的命运。孩子出生,长大,成年,繁衍,细胞的生命也就一代代延续下去。

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近乎奇迹般存在的、能够永生的细胞谱系。但为什么几乎所有生物都有一具必将死亡的躯壳?为什么不是所有细胞都有机会永生?这些疑问最早是战车国博物学家沃--格--斯--特?魏--斯--曼在19世纪提出的:“抛弃躯体论”.

其实细胞任何时刻都会被破坏的,比如,dna突变、蛋白质受损、反应性极强的“自由基”攻击细胞膜等等,生命的存在它需要依赖基因信息的不断复制和翻译。

生殖细胞能在一场由各种差错导致的灾难中存活下来,一方面是因为有极为精密的自我维护和修复机制,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它们通过一轮又一轮竞争除去重大差错的能力。

精子都是大规模出产,但通常只有一个优秀精子能与卵子结合;能形成卵子的细胞同样很多,远远超过最后排卵的数目。

严格的质量控制会剔除那些次品,而自然选择则会作为最后的仲裁者,决定哪些个体最合适把生殖细胞系一代代传递下去。

对于一些多细胞生物来说,不会衰老似乎是一种准则。淡水水螅就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随着年龄增大,死亡率不会升高,繁殖能力也不会下降。即使被切成很多段,也可以重新长出完整的身体。水螅永葆青春的秘密很简单:生殖细胞遍布全身。

不过在大多数多细胞动物中,生殖细胞只存在于性腺组织,也就是生成精子和卵子的部位。

其他类型的细胞都分化成了专职细胞,如神经细胞、肌细胞等,这种分化对复杂生物体的发育是必需的。

这一分工对生物体的衰老和生存时间有着深远的影响。

专职细胞没必要永生,当机体通过生殖细胞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后,专职细胞就可以去死了。

大部分自然生物体都死得很早,原因多是意外事故、天敌捕食、感染或者饥荒。同时,维持躯体正常运转也代价不菲,而资源又常常有限。生物体每天摄入的能量中,一些可能用于生长,一些用于体力劳动和运动,一些则用于繁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