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担忧(7 / 12)
为严格保护大红袍母树,武夷山决定对其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确保其良好生长;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周边的生态环境。
武夷山是中国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武夷山“大红袍”茶被列为武夷岩茶十大名枞之首,其6株大红袍母树一年仅产茶1公斤.在献给清朝乾隆皇帝的礼单中,曾有“碧螺春20斤,龙井30斤、大红袍8两”的记录,足以说明大红袍母树之珍贵!
大红袍原母树产于福建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的高岩峭壁之上,至今有350多年历史,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生长环境得天独厚,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带着岩顶所积累的养份,形成恰到好处的灌溉.
另外,由于母株所处的岩石位置,能够挡住中午猛烈的阳光,却会反射太阳的光线往母株,故此母株的生长环境是其他邻近岩茶茶树所缺,因此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
其他由母株无性繁植的茶树,由于缺乏这样的生长条件,被认为品质上比不上大红袍母株,普遍称这些无性繁植的后代为小红袍.
由于这种特殊的生长环境和植株,大红袍母株极为珍贵.
据有关方面考证,现今生长在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一处的武夷山大红袍母树,早在明末清初就被发现,并进行特殊的栽植,当时每年产量不足1市斤(16小两),数量非常有限,能品味到大红袍的,也只有帝王将相,这就在历史上奠定了大红袍是中国茶中极品的崇高地位.
因为武夷山大红袍母树珍贵稀有,二十世纪30年代当地政府曾派兵把守,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关部门仍雇佣一农户长年看管.
自从2000年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成功后,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就被《闽南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从此,武夷山大红袍母树更是名声在外.
武夷山大红袍母树的茶是有钱也买不到的茶,武夷山大红袍风景区现存的大红袍母树仅有6株,由武夷山市茶叶管理委员会委托专人管理制作,年产量不足3市斤,作为武夷山市政府接待尊贵客人和外国贵宾、元首时的茶礼之用.
武夷山大红袍母树的尊贵身份,也得到了海内外豪商巨贾的青睐和追捧,1998年在首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有中国“豪宅教父”之称的澳--洲许---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