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担忧(6 / 12)
京。”乾隆一听急了,随手把采下的茶芽往自己袖袋里一放,速返京城去了。
不几日回到皇宫,见太后坐在床边,赶忙上前请安。太后本无大病,只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后,肝火上升,眼睛红肿,今见皇儿回朝,心里高兴,病也去了几分,遂问起皇上在外情况。
谈着谈着,太后闻到似有阵阵清香迎面扑来,便问乾隆:“皇儿从杭州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如此清香?”
乾隆心想,我急匆匆赶回。倒是忘了带些礼品孝顺母后,然仔细闻闻确有一种清香散发出来。他用手一摸,想起是狮峰采下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去,已经干了。
一边取出茶叶,一边回答道:“母后,这是我亲手采下的狮峰山龙井茶。”
“哦,这茶真香我这几天嘴巴无味,快泡来我尝尝!”
乾隆忙叫宫女泡了一杯来,太后接过香茶,慢慢品饮,说也奇怪。太后喝完茶汤,感到特别舒适。
其实这茶,一来品质好,清香可口,去腻消食;二来见到皇儿,心情舒畅,加上茶叶是皇上亲手所采,所以如此连喝几天,居然肝火平了。眼红退了,肠胃也舒服了。
太后满心欢喜地告诉皇帝:“儿啊,这是仙茶哩,真像灵丹妙药。把为娘的病也治好啦!”
乾隆听了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封胡公庙前茶树为御茶树。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送京。专供太后享用。
因胡公庙前一共只有十八棵茶树,从此。就称为“十八棵御茶。”
十八御茶的名字由此而来,也是因此,这十八棵御茶所产的茶叶价值才会这样的高,到现在,这十八颗御茶所产的茶叶,已经不是普通人能够买得起的了!
说完龙井村的十八御茶,接下来就说说武夷山的那颗母树大红袍。
所谓的母树大红袍就是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的大红袍母树,一共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母树大红袍,清代即已名扬天下的大红袍母树仅6株,生长于武夷山景区天心岩九龙窠,是武夷岩茶高贵品质的象征,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母树大红袍无性繁殖获得成功;1995年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认为,“无性繁殖的大红袍保持了母本的优良特征特性,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可以大面积推广。”
目前,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生产已具一定规模,全市可供制作的大红袍茶园面积有4万多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