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背得好(2 / 3)

两县的考生,占据了绝大多数,胶水先和昌邑县也有少数考生报名,但这两县的考生基本上都是“临时报佛脚”,紧急突袭上了一个月的课就来报考的。

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通过的机率不大,但是死马当活马医,管它大不大呢,不拼一拼,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这可是考公呢!

一旦考过,就能成为九品官!

大清早天还蒙蒙亮,考场门口已经挤满了考生。

这些考生与朝廷正式的科考风格不太一样。

朝廷正式科考,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只占极少数,还有寒门子弟若干,大多数则是乡绅家的公子爷和商人子弟。

注意哦,寒门子弟不等于普通百姓子弟,这可是必须区分的。寒门可比普通百姓有钱多了,因为寒门也是有“门”的,普通白姓可没有。

而这一次农学考试,乡绅家的公子爷和商人子弟变成了极少数,寒门子弟还是若干,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却占据了绝大多数。

于是,考场外的画风就很奇特了。

只见一个老农夫拉着一个年轻农夫的手,老眼中全是期许:“儿啊,你小时候跟着村里的老先生学的那几个字,也不知道够不够用?”

那年轻农夫有点不自信,整个人都怂怂的:“爹!俺认的字虽然不多,但是和种田有关的字,大多都认得。廖老神仙在黑板上偶尔写出来几个字,俺大多看得懂。”

老农夫听了这话,心里踏实多了:“那你一定要好好考试,当上官了,咱们家就……哎呀……以后爹高低整个银锄头来种地。”

这样的对话可不是个例,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家的父子、母子,说的都是类似的对白,都在担心自己会的那几个字,够不够用。

和他们相对的是,马氏、纪家等几个想绅家派出来参考的分家子弟,但心的却不是这方面的问题。

马半州正拎着家中一个分家的年轻人,一脸严肃:“叔父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你会弄错种田的那些法门。来,再给叔父背一遍廖老讲的冬耕知识要点。”

那年轻人赶紧正容,背育道:“冬耕耕得深,庄稼肯生根!冬耕深一寸,等于多上粪!”

马半州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笔记本,对了对,发现侄儿背得没错,心中欢喜,又随机抽了一道题:“粪肥未腐熟的情况下就直接施用到土壤中,有什么坏处?”

年轻人赶紧背道:“未腐熟的粪肥中含有大量的细菌、虫卵和杂草种子等有害物质。当这些粪肥施入土壤后,会导致土壤中的细菌滋生,引发病虫害,同时也会使土壤中的杂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