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片场双星(2 / 3)

可能影响观测的联想,是否跳跃过快?按照他此前严格遵循的科学训练,应该会先排除所有物理可能性。”马嘉祺指着剧本上的一段,目光冷静地看向导演和编剧团队,最后落在了丁程鑫脸上。

丁程鑫心里一动。这个问题,恰恰触及了他创作时精心设计的人物弧光起点——理性壁垒被感性直觉撬开的那道微小裂缝。

导演林牧也看向了丁程鑫,示意原作者解释。

丁程鑫深吸一口气,组织语言:“这里的‘联想’,并非严谨的逻辑推论,更像是一种直觉的、潜意识的外溢。就像他之前从未怀疑过宇宙的绝对秩序,但在那个特定时刻,关于‘她’的‘无序’特质,与他观测到的‘异常’产生了某种非理性的共鸣。这恰恰是他开始‘失控’的起点。”

马嘉祺听着,眼神专注,随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是系统底层规则受到未知变量冲击时,产生的短暂‘乱码’,需要表现出那种理性试图压制,但直觉已然萌芽的撕裂感。”

他用他的语言体系,精准地理解并升华了丁程鑫的创作意图。导演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

丁程鑫看着他,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澎湃。他从未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他们是如何在不同的维度,共同构建着同一个世界。

正式开机后,片场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丁程鑫大多时候安静地待在监视器后面,看着镜头里的马嘉祺。他看着他穿上白大褂,在布满仪器和公式黑板的“实验室”里凝神思考;看着他站在模拟的“观测站”平台上,仰望“星空”,眼神从绝对的冷静,到泛起细微的、连他自己都尚未完全理解的波澜。

马嘉祺的表演方式很独特。他没有太多外在的、程式化的动作,更多的是依靠内在情绪的涌动和眼神的变化来传递一切。导演林牧似乎很欣赏这种方式,常常在喊“卡”之后,走上前去,与他低声讨论某个眼神停留的秒数,或是某句台词气息的微妙处理。

有一场戏,是“陈序”与“变量”女主角第一次激烈争吵后,独自一人在实验室,对着写满复杂公式的白板,试图用他熟悉的符号去解构和定义那份扰乱他心绪的、名为“情感”的未知。这场戏几乎没有台词,全靠演员的肢体和表情来展现内心的风暴。

丁程鑫在监视器里,看着马嘉祺站在白板前。他的背影紧绷,握着笔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泛白。他快速地在白板上书写着,公式一行行增加,杂乱而急促,仿佛想要抓住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