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报平安(3 / 5)

他往前挪了两步,果然看见老槐树下蜷着三个孩子,最大的不过十岁,最小的才五六岁,身上的衣服打满补丁,手里攥着半块干硬的窝头。

听见脚步声,那大些的孩子立刻抬起头,警惕地盯着他们,把两个小的护在身后。

元老放缓了语气,从怀里摸出一块玉扳指,还有那张叠得整齐的字条,慢慢递过去。

“小兄弟,能不能帮个忙?把这张字条送到府衙,交给里头当差的人就行。”

他浑身上下除了那身衣服和戴在手上的玉扳指,其他东西都被河水冲跑了。

那孩子愣了愣,没接,只疑惑地看着元老。

鸢尾纳闷。

送到府衙?

这老伯怎么不让她们去送?为什么要送到府衙去?不是报平安的家书吗?

她欲言又止,最后啥也没问。

“放心,不是什么坏事,只是一封报平安的信。送过去后,你跟府衙的人说‘元老安好’,他们自然会给你答谢。”元老和蔼道。

孩子还是犹豫,视线落在元老手里的玉扳指上,又看了看身边饿得直啃手指的小同伴,咽了口唾沫。

元老见状,把扳指和字条一起塞到他手里。

“拿着吧,你送到信扳指就是你的,府衙还有重谢。”

孩子捏着温热的扳指,又看了看字条,终于点了点头,把字条小心翼翼地塞进怀里,对着元老鞠了个躬,拉起两个小同伴就往城里的方向跑,一溜烟就不见了影子。

元老看着他们背影消失在路口,松了口气,摸了摸身边大狗的头。

这下好了,既让孩子放心,我也能再多吃几天好吃的。

鸢尾:“……”

原来是有亲人在府衙。

她想说下次如果有要送的信,可以随着桃源居的饭一起送过去。

想了想又作罢。

反正他的亲人马上要寻来了,估计也没下回。

两人又沿着小路走了会儿。

元老毕竟身子还没完全好,走得久了就有些喘。

鸢尾见状,扶着他在路边的石头上坐下,两只大狗也乖乖地趴在他脚边,把头搁在他的膝盖上。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元老的衣襟上,暖得人犯困。

他眯着眼睛,听着不远处的鸟鸣声,不想回京城的念头越发强烈。

在这儿不用管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不用看大臣们的脸色,每天有好吃的,有温顺的狗子作伴。

这样的日子多好啊。

-

再说那送信的孩子,一路小跑着进了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