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千年的疲惫啊(1 / 4)
没有人能够独揽世界,也没有人能拥有全世界,总体上,大家在拥有这方面都是残缺的。
所以,有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
对于任何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来说,交换资源是一门需要专门学习的技能,就像云策这一次拿军功跟曹锟做出的交换,就是一场很经典的交换。
侮辱性的杀死了三个鬼子牛骑兵,这对云策来说是有后患的,能得到的也就是一个来自铁围关的簪袅爵。
这个爵位在旁人看来很珍贵,对云策这个从来没打算当什么勋贵的人来说,就显得非常的鸡肋了。
现在好了,把牛骑兵塞牛屁股里的是丘壑州曹氏的大公子曹锟,跟他云某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只不过从中取到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利润,比如一条持久的商道,比如一个持久且固定的买家。
其实,大汉英姿勃发的少年人是很鄙薄云策这种交换手段的,他们喜欢用胯下马。掌中枪为自己跟家族博一个光明的未来。
这样的人在铁围关有很多,他们就像晴空下的骄阳,喜欢用自己的热情来普照大地,更喜欢朗朗的晴空中只有他这一颗太阳,尽管大汉的夜晚告诉他,天上足足有三颗月亮,他们还是固执的认为,只有满月才算月亮,其余的两颗不知所谓的东西,对他们的生活毫无影响。
云策以前读《荀子》的时候,读到过一句话——荀子说人有三不祥,其一,幼而不肯事长,其二,贱而不肯事贵。其三,不肖而不肯事贤。
这句话初读的时候,会让雄心满满的少年人极度的沮丧,总觉得自己新生的腰肢不能为这些东西弯折。
不过,把这句话换一种方式再诉说一遍,大家的接受度就高多了——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慢而拙交者,可亡也!
人事与国事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一个小,人们就误以为可以改变,另一个因为大,所以就奉为圭臬。
云家虽然是地方豪强出身,但是呢,绝对是一个有文化的豪强,就算粗鄙如云临川者,也是讲武堂出身的有文化的军官。
因此,云氏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并非沿用地方豪强的以力压人的习惯,而是更多的采用了儒家的一套行为准则,就是这些行为准则,让云氏在突遭变故,还能在狼刨水继续苟活的原因。
云策知道这一次的事情,获利最大的是曹锟,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件小小的功劳,只有在曹氏手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以前,在地球上的时候,云氏也经常得到这样的交换机会。
如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