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临危受命(6 / 6)
,便决定分道扬镳。
梁山伯有御史的身份,事发时又在外“办案”,脱身事外不难。
他有调兵勤王的密令和湘、雍、荆几州的调兵虎符,只要到达了这几个州府,就能凭借御史的身份见到几位镇守荆襄地区皇子和宗室,调动兵马入京。
相比较起来,只身一人、顶着“逆贼之子”的身份、必定会遭到全国通缉的傅歧,想要北上就危险的多。
“茅山上有道人跟着马文才,他们手上有裴公赠的信鹰,你别一个人硬碰硬,带上裴公的人乔扮成游侠,先去茅山找祝英台,拿到马文才的信鹰,找寻马文才就不是难事。”
梁山伯知道此番梁国必然要大变,他之前已经转移走了马文才和陈庆之的家人,现在倒是没有了后顾之忧,但傅歧却没有那么容易。
“我确实要先上茅山,我阿娘和嫂子他们还在山上,我这是要流亡国外啦,得让她们先安心。”
傅歧点了点头。
“马文才离京时将人都交给了我,等我下了山便直奔马头城,陈霸先和黑山军的人驻守在那儿,我和他们去魏国找白袍军。”
“对了,陛下让我去找白袍军传什么书?”
他一边说,一边从怀中掏出那张梁帝匆匆写就的诏书。
可以看出这是从某件中衣的前襟撕下来的,边缘还不平整,料子是御用的上好丝织品,也不知如何织就的,墨迹竟然不会泛开。
傅歧展开诏书扫过一眼,当即便一震。
“怎么?”
梁山伯好奇地凑过头,也愣住了。
皇帝亲笔书就、有国玺加印,这是一封正式的诏令,而非手谕。
但这不是重点。
这是一封将储位赐给“二皇子”萧综的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