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抑佛之始(4 / 8)

部拿来赎皇帝了,所有人就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能满意才有鬼。

说到底,信仰佛陀的人不过是为了佛陀保佑,能家宅平安日子过得更好而已,现在日子都过得不好了,谁还管佛不佛的?

“佛门以朕为质,向朝廷索要赎身钱,此举必会引发朝中内外的不满。”

萧衍看向在场诸人。

“之后,朕需要一个能‘清君侧’之人,借着这股怒意,打着‘铲除佛佞’的旗号,率先起兵袭击位于建康内外的诸寺,捣毁塑像、收拢铜铁金器与粮食、田地,以充国库。”

“也许一开始会有人抨击此举,但随着国库渐渐充盈,这些反对的声音亦会越来越小……”

萧衍将人性看的清清楚楚。

“一旦事情闹大了,朕便从寺中出来,借‘赎身’后还俗。”

“为了平息百姓和官员的怒气,朕会下旨,国中所有寺庙凡十五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僧人还俗,并交还僧田、遣还耕种的僧只户,土地和役人归国家所有,以后僧人凭度牒由国库供养,不允许再拥有私田。”

萧衍和寺庙打交道几十年,接触往来的都是“高僧”,知道他们的教义决定了他们遇事只能“忍耐”,纵有几十万僧尼,也翻不出多大的水花来。

譬如同泰寺之事,天子一怒,举寺上下遇事就只知道害怕躲避,并没有一个人敢仗义执言,甚至连求情的都没有。

但谢举几人听完了萧衍的计划,却是满心疑虑。

“陛下,如此抑佛,是不是太过偏激?”

谢举和朱异等人都知道皇帝要向佛门借路,却没想到他的决心下的如此之快、动作如此之剧,下意识觉得有些不妥。

“是不是先以开‘水陆大会’的名义,邀各地寺庙的主持、管事、高僧大德前来京中,私下里沟通之后,再来推行?”

朱异也觉得完全不通气便下手会引发不少意外,也应和道:

“陛下,至少得让几位皇子知道此事吧?否则陛下出家期间群臣无首,无论是宗室还是地方都会动荡的。”

这和之前天子出家不同,那时候萧衍出家还有太子监国,哪怕太子没有动皇帝的印玺,可是非常时期从东宫发出的谕令依然能维持国中的安稳。

可现在要是皇帝出家,又没指定太子,猛然间有人“清君侧”,谁知道会引发什么影响?

朱异的建议提的合情合理,几位大臣将领也纷纷附议。

“我的几个儿子都信佛,尤其是三子萧纲,受大郎影响,对佛门十分尊重,就怕他心有不忍,提前将此事泄露出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