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突生波折(6 / 7)

不大,最多是个好听的名头,你要有意向学就在国子学多读几年,家中要反对的厉害就称病休学回去,也不会有人阻拦,国子学毕竟不是朝廷,天子门生也不是朝廷任命的官职,轻易辞不得。”

梁山伯温声细语,将祝英台心中的担忧和困惑一一化解。

“要是马文才能在国子学,你有他照顾,大概也不会很艰难?”

“听起来不错,回头我再想想看。”祝英台还是有点犹豫,她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但心情已经好了不少。

“我能交到你和马文才这样的朋友实在是太好了。如果马文才,傅歧,还有你,都能一起入国子学就好了。要是这样,我一定想尽办法也去国子学读书,不跟你们分开。”

祝英台抬起头,发自内心的希望着。

闻言,梁山伯僵硬的嘴角,却翘起了苦涩的弧度。

“承你吉言,但我是去不了的。”

他稍微换了下坐姿,宽阔的背此刻居然有些佝偻。

“不过,我希望你们都能走的长远。”

祝英台顿时露出有些尴尬的表情,心里也噎的难受。

以马文才在学馆里三科皆是第四的成绩,还有贺革门生的声望,那天子门生的名额,他只要争取,总能得到一个。

可“天子门生”是要入国子学的,国子学却明确规定了入学的年纪。

这名额给了梁山伯也是废的,是个人都知道与其给他浪费掉一个名额,不如让它发挥更大的用处。

她的希望,不过是梁山伯的奢望罢了。

“我,我是有口无心……”

祝英台像是后世很多在奋斗的草根男面前不小心“炫了富”的少年一般,既小心翼翼又满心懊悔。

梁山伯太优秀了,优秀到她老是忘了他只是个庶人。

“无妨,我只是……”

梁山伯的话突然被一阵剧烈的震动打断。

因为水退了,越来越多的灾民在重返家园,尤其以盱眙郡、阳平郡的方向居多,所以陆路走起来太过缓慢,而且不够安全。

听说已经有盗匪敢在官道上抢劫了。

在这种情况下,陈庆之虽然知道水中也不见得安宁到哪里,却能避开许多沿路不知身份的流民,还是选择了和之前一样,人和贵重的东西走水路,不重要的辎重走陆路。

这艘商船是陈庆之找来的,船上就没有几个闲杂人等,梁山伯甚至怀疑这是一艘名义上的商船,实际上恐怕是没露身份的官船。

左右这里离盱眙不远,而且之前汹涌的淮河水大多已奔流入海,他们在河道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