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日久生情(2 / 8)

头都想的到。

“啊,是祝英台,那孩子,倒是有可能这么做。”

贺革听到是祝英台,眼前立刻出现那个稚嫩的少年。

他素来喜欢性格仁善的孩子,便也为他关说:“那个是上虞祝家庄庄主的幼子,人品才能都非常出色,对庶子平和宽容,对士族也彬彬有礼,只是年纪尚幼,行事有些天真,出去历练一番也好。”

“祝英台?”

陈庆之对这名字有些印象,略微思考了下后想起来了。“可是甲舍门外,那墙上写儒行的祝英台?”

他在甲舍里下了一天棋,进出时门口见到这么漂亮的字,不免驻足多看了一会儿。

“正是正是。”

贺革笑着点头:“丙科学子没好字帖练字,这孩子一手卫体已趋大成,便在墙上书了儒行,任人观看。”

“哪里是已趋大成,明明是已经成了,假以时日,未必不是祝体。”

陈庆之也乐意提携后辈,望向马文才。

“文才,我此去乃是为了查案,会经常借故离队,所以你带的人你自己必须照顾好,我可能会经常带走侍卫消失几天,你可知其中风险?他可知其中风险?”

再怎么有风险也比小白菜被猪拱了的风险小!

马文才点点头。

“学生知道。”

“那便带上吧。”陈庆之没有表示反对,“反正已经带上了徐之敬,也不差个祝英台。对了,我也要带个人去,是跟我学下棋的记名弟子,我出去查案的时候,文才你帮我照拂一下。”

记名弟子?

学下棋的?

学棋从来都是从幼年学起,十四五岁没有出成就基本也就成不了什么国手,所以马文才的脑子里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梳着双髻的童子模样。

“难道是先生随身跟着的棋童?”

马文才心中暗想。

“这棋童是哪位高门出身,连办案都带着,怕耽误了教导?子云先生平常都是伴驾的,难道是宗室子弟?还是来陛下派来监视先生办事之人?”

“是,先生。”

他素来心思重,以为自己窥到了什么不该窥见的事情,便没敢再问。

马文才和陈庆之讨论了下明日出发的详细安排,正准备告辞,却被陈庆之喊住。

“文才,且慢。”

马文才一顿。

陈庆之拍了拍手,从屋内出来一个身着劲装的精干汉子,手中捧着一个托盘,里面整整齐齐放着六枚鸽蛋大小的金锭。

“我身无长物,这些东西是出门查案时,陛下担心我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