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良师益友(8 / 9)

不明白,为何寒生上百,同在丙馆读书,独独你被馆主收入门下,今日我算是明白了!”

一位身有补丁的书生站起身来,长揖道:“往日是我偏激,多谢兄台今日开解之恩!”

梁山伯不以为恩,只是笑笑,但也坦然受了。

刹那间,屋子里绝大部分人看待祝英台和梁山伯目光都变了,如果说他们看待马文才是一种对上位者的敬畏和对权势富贵的羡慕,那看待梁山伯的就是对“先行者”的叹服和对“自己人”的仰望。

今日的会稽学馆已经不是昔日的会稽学馆,很多人已经不再认识这位昔日寒生中的风云人物,有些知道的提起他也是满口的“哦那个父母双亡的倒霉蛋啊”,可时间和家庭的不幸,都不足以掩盖住梁山伯独特的魅力和才华。

即便不知道他是谁,可见到那高冠儒衫,也足以让这些丙科的学子了解,这个“倒霉蛋”如今已经走到了哪里。

倒是原本让他们觉得刺眼无比的祝英台,如今站在他的身旁,却已经黯然无光,彻底沦为某种途径了。

祝英台看着屋子里的人,看待她时从一开始“你就是走错了地方吧”,突然都变成一副“来好好调//教我吧”的表情,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梁山伯是很厉害,一席话引得所有人都对她变了态度……

可这态度好像也有点不对?

找调//教,不是该找马文才那种一见到寒生就把“你们这些愚蠢的凡人”写在脸上的士子吗?

梁山伯看着身边的祝英台突然气势一弱,有些可怜巴巴的样子,心中也有点不安,担心自己今日锋芒太露,反倒让她难受了。

他说了这么多话,能改变她或改变多少环境上的影响还未可知,毕竟很多人听过很多道理,读过很多圣贤书,到最后过的还是乱七八糟。

偏见这种东西,即便当时有感,环境在那,久了还是会发生改变或干脆还是不变。

所以他也不想让祝英台对这些“同学”抱有太大期待,而是轻声提醒道:

“马兄还在外面用饭呢,他在东馆的时候,从未独自一人吃过饭,向来是高朋满座。我知你和他怄气,但他这样即使在气恼中还担心朋友的人已经不多了,我觉得你该去陪他,而不是跟我在这里啃饼,你觉得呢?”

祝英台果然如释重负,点头如蒜捣。

“是是是,我觉得我还有点饿,我去找他讨点吃的!”

说罢,拔腿就走,干脆利落。

梁山伯笑着摇了摇头,将目光转向他的书案,待看到题卷上两行简单的数字,心头也是一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