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第2次创业(2 / 3)
产能关停并转迁。
跟造飞机有关的人员生产线运到一起,整合起来,进行技术改造,通过代工飞机配件完成军转民,并保持一定的技术力量,关于这一点他已经与美帝的航空企业接触过,对方也很乐意转移一部分简单的配件让华国代工以降低成本。
同时以华夏汽车旧的货车生产车间为基础,结合这么三线工厂其余人员设备开始造面包车和小货车,他很快会访问倭国与他们谈判相关合作。
与此同时华投旗下正在高速发展的企业准备接纳这些三线工厂的剩余的职工,三管齐下,尽全力消化这些困难的三线工厂。
领导听完之后,聚精会神的想了一会,“你的意思就是这些厂子不要了,万一日后要用上,你怎么办?”
“这段时间我也了解过这些工厂的情况,都不是不可以替代的,要不然也不会交给我。我认为除非发生世界大战和外敌全面入侵,否则关掉这些工厂无关紧要。”
这就涉及到国际形势的判断了,孙祖杰是写过大国崛起的人,他既然这么做,显然他的看法很乐观。
领导皱着眉头,“好几万人,华投能一下子消化吗?这些工厂的中高层你怎么安排?”
“做不到,只能一步步来。欧派电子的规模已经很庞大,我准备对欧派电子进行拆分。下面的各个电器生产线独立出去,成为一个个子公司,自负盈亏。这些子公司要想发展壮大需要大量人员,必须优先从三线工厂调人;另外还有……”
听着孙祖杰汇报华投的消化方案,领导的眉头慢慢舒展开了,孙祖杰最后报告到,“至于这些企业的中高层干部,先脱产进行管理培训,根据培训成绩和过往工作经验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相应的工作调整。”
领导听着孙祖杰的方案,心里感慨万分,初生牛犊不怕虎,应该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吧。八九家工厂,几万职工,彻底推倒重来,也就他这样跟军工系统毫无联系,内心毫无负担的人才有这个胆子吧。
孙祖杰倒不觉得他胆子大,而是真的没有办法。大山里的工厂你让他怎么军转民,一个交通闭塞就要了老命。民品的核心就是成本,而三线工厂偏偏过不了成本关,所以不走出去是没有出路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工厂没有价值,相反这些当年从全国各地调过去的绝大部分都是精英,能够耐得住大山寂寞的,都是非常好的职工。有了他们,华投旗下的企业就有了基层骨干,所以对于这项工作他并不觉得是负担,反而是难得的财富。
领导笑着说道,“既然你有了成熟的方案,你就做吧,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