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八章 年轻的老首长(3 / 4)
现在和历史上不同,萧四明、王麓水率队挺近冀鲁边在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肖华他们坚持冀鲁边斗争,可以省去许多事儿!
情况介绍完后,萧四明郑重其事地提出了两个要求,一个是冀鲁边军政学校第一批学员毕业后,除需要留在冀鲁边的地方干部外,军政干部原则上全部回东进先遣支队分配工作。因为东进先遣支队是新部队,干部缺口大。另一个要求是待东进先遣支队顺利挺近沂蒙山区后,留在冀鲁边的兵工厂要迁往沂蒙山去,将来要发展成整个115师系统的兵工生产基地。现在因为东进先遣支队要执行外线作战任务,不能带着兵工厂的设备行军打仗,需要留在冀鲁边隐蔽,请肖政委务必把兵工厂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派有力部队保护,务必保证兵工厂的安全。
这两个要求都是从大局考虑的,肖华自然应允。
因为肖华带有100多人的干部队,萧四明就请求肖华给东进先遣支队派干部。
这个干部队来源于343旅旅部和八路军改编时的编余干部,全都是千锤百炼的中央红军精华!
扩大部队时,骨干干部最重要。有了干部,新兵可以训练成老兵,地方武装可以发展成主力!
肖华的任务是要整编冀鲁边武装、组建东进纵队的,本身就需要大批干部。但萧四明提出来了,而且东进先遣支队确实需要干部,肖华斟酌再三,从干部队中给萧四明派了30个干部。
至于即将到来的反日军重兵围攻,萧四明的建议就是一个字“躲”。
萧四明说,日军第五师团重兵扫荡冀鲁边时,以冀鲁边我军的实力,硬顶是肯定不行的。必须把坚壁清野搞扎实,让日军所到之处漫无人烟。我军呢,要跳至日军的屁股后面、侧翼,打游击,逮住机会就咬它一口,千万不能被圈进包围圈。
肖华说:“关键还是看你们的外线作战能不能一击成功!”
说到这里,肖华就问萧四明,外线作战有初步设想没?
萧四明回答说是有个初步设想,那就是牵着日军的鼻子走,把小鬼子往平汉路方向引,然后再把鬼子引往黄河边、陇海路,等于是带着鬼子旅行一圈。时机成熟时,就脱离于敌接触,跳到鲁南山区。
肖华一琢磨,就说这个设想自然是极好,但很危险。因为日军天上有飞机侦查轰炸,我军意图一旦暴露,白天行军打仗都受限制,能不能摆脱机动能力很强的日军,很难说。这事儿,得好好研究,还得把方案报总部、延安,让首长们再仔细斟酌斟酌,必须得万无一失才行!
打仗么,哪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