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章 初到贵地(三)(3 / 4)

鸿烈就会到鲁西南筹建省政府、打游击,随后就会到鲁北发展。冀鲁边很快就会形成八路军、国*军、日伪军犬牙交错的混战局面。

想到这时,萧四明嘴角不由自主地就笑了,点了一根烟,美滋滋儿地抽了几口,心里说,小鬼子也好,伪军也好,国*军也罢,全都落在了自己的后面。自己比他们先到,等他们迷瞪过来的时候,这冀鲁边已经是八路军的坚固的根据地了,没有他们插手的空隙了。到时候,小鬼子就是再凶残,能拿和老百姓融为一体的八路军怎么样?

等王麓水、黄骅、胡青云、霍诚带着大队、披星戴月赶到宁津城的时候,萧四明还端坐在地图跟前,抽着烟,脸上似笑非笑的,盯着地图在畅想呢!

在乐陵县城的冀鲁边工委负责人马振华、邸玉栋和三十一支队司令邢仁甫,也赶来接应先遣大队,在宁津城外和王麓水、黄骅他们会合,一起进了宁津城,到了县政府大院。

冀鲁边工委书记于文彬因为手枪走火、伤及头部,在3月初去世,工委工作由马振华负责。

马振华、邸玉栋都是冀鲁边抗战的著名烈士,也是我党创建冀鲁边根据地的最早的组织者、发动者之一。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我党抽调一批红军干部到山西、河北、山东,协助地方党组织开展工作,准备组织游击队。其中派到山东的,是洪涛、廖容标、韩明柱、赵杰、程绪润、周凯东、郭盛云、廖云山等8人。

分配到冀鲁边的红军军事干部是周凯东、郭盛云。这两个人在冀鲁边党组织创建华北民众抗日救**时,起到了军事骨干作用。现在,郭盛云是三十一支队第一路的副指挥,周凯东是第三路副指挥。

马振华、邸玉栋和邢仁甫,全都是冀鲁边土生土长的干部,没有一个人与王麓水他们熟悉。包括派到冀鲁边的两个红军军事干部周凯东和郭盛云,一个是红五军团西征失败后回来的干部,一个是陕北红军干部,和王麓水他们也不熟。

本来,马振华他们应该让周凯东和郭盛云也来迎接先遣大队的,毕竟是同出一脉的红军,但不知为什么,那两个人没来,来的是三十一支队司令邢仁甫。

进城的路上,马振华、邸玉栋和邢仁甫就已经从王麓水的介绍中得知了先遣大队大队长叫萧四明,已经率领部队攻占了宁津城,活捉了伪县长张伯荣等人。因此,在马振华、邸玉栋和邢仁甫的想象中,萧四明一定是个久经战阵、足智多谋、骁勇异常的老红军干部,没想到一见面才发现,原来萧四明只是一个年轻娃娃大队长!

明晃晃的蜡烛照耀下,萧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