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临时编组(2 / 5)

3毫米,炮筒身长260毫米,全炮重公斤,炮筒重公斤,炮筒脚长170毫米,炮筒板重公斤,脚板高60毫米,脚板宽67毫米,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说穿了,这就是款超轻型迫击炮!

萧四明接着说,掷弹筒采用的是高低压抛射原理,可以发射掷弹筒专用榴弹,也可以发射小鬼子的手雷,只不过发射手雷时,得加发射盂药。作战时,采取跪姿、卧姿两种方式,掷弹筒身和地面必须保持45度。发射时,必须拆掉榴弹引信上的保险销,不然打不出去。

接着,萧四明就手把手地教张怀德和战士们识别掷弹筒的射程调节钮、标尺、击发拉柄。等到张怀德他们熟悉了,又进行了两发实弹试射,算是让战士们初步掌握了掷弹筒的使用方法。

整个八路军系统,到目前为止,萧四明的这支伤员队伍是最早学会使用掷弹筒的。

机枪班长袁刚倒是很快就会使用九二式轻机枪了,领着战士们在忙着擦枪、整理弹药,仿佛马上就要投入战斗一样!

说实话,日军的九六式轻机枪确实是好,三十发弹匣,增强了火力的连绵性,比****用的捷克式20发弹匣火力强,彻底改变了歪把子轻机枪的供弹弱点。而且,这种机枪还可以加装瞄准镜,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

喜得袁刚追着萧四明的屁股不住声地问什么时候打伏击?

袁刚甚至信誓旦旦地说,有了这三挺九六式轻机枪,遇到小鬼子,一打就倒一片,绝对的过瘾!

三八大盖和歪把子、南部手枪,红军出身的伤员们都会用。因为长征途中从王家烈的黔军手里缴获过这种武器,战士们不陌生,只不过此时的八路军战士都不懂三八大盖的妙用。

萧四明不愿当神棍,三八大盖的使用诀窍他已经告诉陈得胜了,陈得胜会给战友们讲的。

完成了编组,熟悉了武器,天也快黑了,萧四明就让藏山祠的伙房开饭,依然是白米饭、肉菜、小米汤、鸡蛋汤,让伤员们、游击队的战士们填饱了肚子,每个人的饭盒里还装的满满的。

既然判断鬼子会沿公路向上社、下社一带北犯,目的是渡过滹沱河进犯五台,伤员队伍就应该向东北方向的阜平地区转移,避开日军的攻击锋芒。

缴获日军的地图就铺在院子里那张方桌上。

萧四明、王麓水、陈宜胜三个爬在方桌前,眼睛都盯着地图。

半天,王麓水开口了:“我们先撤出藏山,向北渡过滹沱河,就在滹沱河北岸休整。等打退了日军,我们再回到盂县,和师部、旅部、团部联系,择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