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小钩细线扎蛤蟆(2 / 3)

竿慢慢弓起来。

等鱼被领到上层,文东这才通过水的波纹以及鱼的游动方式不对发现问题,怪不得力道有点大,是锚上来的。

发现不是正口,文东溜鱼更加小心起来,右手仔细感知着鱼的游动方向进行细微的调整,整个线组时刻保持着最保守最安全的状态,鱼在水里挣扎几个回合之后体力慢慢耗尽,被杆子的腰力顶了上来。

同样是一条大概半斤左右的鲫鱼,文东稳稳的将鱼领到面前进抄网,安全入户。

摘钩的时候文东观察了一眼,钩子钩在鱼的前胸右侧鱼鳍咯吱窝偏嘴巴一丢丢的位置,如果文东没猜错的话,这是鱼所在的水层位置比较高,饵料下落的速度快了鱼追不上,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出现小顿口提竿结果矛到鱼的情况。

将鱼入户,文东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将这副上了一条鱼的子线剪下来,随后更换上一副同号的新子线。线组用的太小,中鱼的机会又不多,刚才这条鱼还是矛上来的,干脆换掉子线更保险。

有了最基本的判断,文东很快进行了调整,干脆将铅皮座继续上推四十公分,依然还是刚才杆尖的位置扎蛤蟆。

也不知是不是中鱼之后搅动周围水面的关系,接下来的四五杆又变成了没有任何有效动作的状态,文东也不气馁,抛几杆正常窝点的位置,没有口就再扎几杆近点的蛤蟆,左前右三个方向轮流施钓。

大概四五分钟之后,文东又将一杆抛到了正前方竿稍前面一丢丢的位置。

浮漂因为铅皮座比较高,第一时间就翻身过来,随后是缓慢平稳的下降过程。

下降过程中,浮漂微微停顿,随后给了一个小黑格左右的顿口。

在下降停顿的时候,文东已经做好了准备,见给了个小顿口,抬杆刺鱼。

又中了!

这次水底鱼的力道小了很多,简单溜了两个回合鱼就浮了上来,依然是一条三四两左右的鲫鱼。

在常见的淡水鱼当中,鲫鱼耐低温,耐低压,耐缺氧的能力是最强的,通过这两条鱼,文东判断鱼所处的水层比较高,应该是因为气压低缺氧导致的。

钓鱼最怕没有思路,一旦理清了关键点找到做钓的思路,接下来只需要一一尝试并且进行跟进验证判断就可以了。

文东判断鲫鱼的鱼层比较高,所以干脆将铅皮座拉到了浮漂的底下从半飞铅直接调整为全飞铅,幸好今天没有风,小漂细线全飞铅,文东勉勉强强能够将杆子抛到位。

又是十多杆尝试之后,文东这边浮漂又给了一口动作,差不多的水层差不多的动作,体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