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 61 章(4 / 5)

交集,惊喜又不敢表露,小心翼翼道:“但说无妨。”

稷旻眼神微动,目光无端柔和起来:“其实,儿臣此次出宫,原本的确打算好好休养,凑巧碰上益州的事,这才插手查办。也因此行,认识了一个姑娘。”

赵皇后怔愣。稷旻自小勤奋刻苦,从前攻学业,而今专政务,真没见他对哪个女子青眼有加。

如今他会主动提到,显然是上了心。

她问:“是哪家娘子?”

稷旻回:“是江祭酒刚刚寻回的那位侄孙女,名唤玉桑,她父亲是江古林。”

赵皇后想起来了:“就是你与你父皇提过的那个江古林?”

稷旻:“正是。”

没等赵皇后想太多,稷旻主动将玉桑的“身世”告知,好的,坏的,无一隐瞒。

赵皇后听到江古林之女时,脸色还没什么。

可一听到玉桑的出身经历,眼神就立马变了。

稷旻圆满解决益州之事,又令李非儒与稷栩分别坐镇南北,想嘉德帝展开一幅周密严谨的治漕蓝图,当中就不止一次提到江古林的游记手札。

江古林所撰写的游记和一般不同。

一般游记,观山石草木,记脚下行途,将文字展开,是一条线。

可江古林的游记,是每到一处便扎根在此,以他为轴,四散开来。

他的文字铺开,是一张周密详尽的图。

治漕之所以困难重重,在于损耗的人力物力是否能换来更多,哪怕对等的价值。

古往今来,治漕多为通渠与凿渠两种方式。

具体选择哪种,要根据水流,气候,沙石沉积与暗礁等诸多因素来判断选择。

若有人能对山川河流都有颇为深刻且细致的研究,会事半功倍。

稷旻觉得这游记颇有实用,又因江古开已离世,曾提过要为他追加一个赐封。

这事被嘉德帝驳回了。

在他看来,游山玩水的随笔,拿来与朝政挂钩未免小题大做。

且朝廷设有工部,倘若真有需要,随时可让官员去实地走一遭。

二来,此次益州之事,江古道已立下大功,嘉德帝已定了对他的赏赐。

倘若再来一个江古林,未免同时将江家抬的过高,引人不满。

事后,嘉德帝同赵皇后提起过这事,还担心稷旻往后会草率用人。

眼下,她忽然明白儿子因何而为。

赵皇后沉下脸:“旻儿,你想给江古开追加赐封,是否想为那女子抬一抬身份,便于以后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