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 32 章(4 / 10)

当饱胀的恶心感渐渐消退后,她开始梳理眼下的情况。

她记得很清楚,上一世这个时候,大夏漕运已经步上正轨,在运输粮草与每年赋税物资上的作用十分强大且稳定,与古剌国一战大获全胜,令其俯首称臣,一部分原因就是漕运供给军粮及时。

而这一切,皆是因为太子坚持治漕助战,有他率先布局掌控,才有了后来的繁盛局面。

与这一世相比,同样一件事,进度差的却很大。

飞鹰曾说,这一世的太子曾于月前生了一场病,然后就放下朝事来到了这里。

玉桑不由怀疑,像她重生在自己挂牌那一刻一样,他重生于生病那一刻。

可就当上一世的太子怨恨太深,宁愿放下朝事也要先报仇,那也只耽误了一个月的时间。

这场大病之前的的太子,为何没有做和上一世一样的事?

如果这一世在前,上一世在后,难道是因为这一世的太子尝到了治漕不及时的后果,所以才有上一世那么坚定的治漕之心?

可上一世的太子并不像姐姐那样,事事未卜先知,怎么就提前治漕了呢?

思及此,玉桑一怔,想到了更关键的——

上一世的太子早早处理完了这些事,那他应该知道益州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这就好比写完了考卷,回头又拿到一张空考卷一般。

所以他知道曹広那帮人与朝廷命官有勾结。

他也知道这人是谁!

他就是故意带她去那里守株待兔,让她听到那些话!

玉桑甚至怀疑,哪怕那人没有爽快道出古道伯伯,他也会想办法让他把事情往古道伯伯身上牵。

只是没想到,那人直接道出了古道伯伯,反让他省事,所以他才会露出那样惊讶又满意的表情。

他要她看到、知道,继而担心,着急,以及做出选择。

更进一步,正如他审问时只想要自己想听的口供,那在处理这件事时,会不会也只想要个自己满意的结果?

玉桑忽然不敢再想下去,心头闷得难受。

从前的太子,明辨是非黑白,通晓公义事理,自律自持,从不偏私。

在与他相处的三年里,他唯一一次违背原则,就是韩唯那件事。

也是这件事,将他们的缘分推到尽头。

但凡玉桑今日面对的是从前的太子,都不会有这样多余的担心。

只要此事与江家无关,哪怕他有再多私人情绪,也绝不会污蔑好人,无中生有。

可是,面对眼下的太子,玉桑毫无把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