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赵光义(3 / 6)

贺氏颇为惊奇道:“何事令夫君如此之高兴?”

“哈哈。”赵匡胤大笑道:“朝廷今日令我拜滑州兴顺副指挥使,我熬了这么多年,总算熬出头了。”

闻言,贺氏微微蹙眉道:“夫君升官倒是好事,只是滑州距离汴京甚是遥远,你若是要赴滑州任职,我们不得举家搬迁吗?这德昭年幼,如何能与我们舟车劳顿啊?”

她口中的“德昭”是赵匡胤次子赵德昭。

在历史上,赵匡胤有一个长子,唤作赵德秀,早夭,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生平信息。

也确实,赵德秀仅仅一两岁就没有了。

当时赵匡胤险些抑郁,幸好贺氏前年又生下了赵德昭,他才好受一些。

听到妻子这么说,赵匡胤原本喜悦的心情,一下子变淡了不少。

他还记得长子赵德秀早夭,自然担忧举家搬迁时,年幼的赵德昭也如此。

古代没有现代社会那种交通条件,长途跋涉死个个把人再正常不过。

再加上古代医疗条件一般,若是路上生个风寒,真有可能要赵德昭小命。

毕竟小孩子的抵抗力,没办法与成年人相比。

赵匡胤略带犹豫道:“朝廷任职文书下来了,我若是不前往乃抗命,这……好像不太好吧。”

贺氏询问道:“能不能找人说说情?”

赵匡胤仔细琢磨了一下,“我爹爹倒是能在陛下面前说得上话,可没有一个正当理由,似乎也不能拒绝赴职啊。”

他说的倒是一点没错。

朝廷任职文书下来了。

你想不去就能不去吗?

那岂不是成了儿戏嘛!

想要不去赴任的理由,一般也就守孝之类的。

赵匡胤他爹活得好好的,这个理由根本不行。

一时间,想不到对策的夫妻俩陷入了沉默中。

忽然,门外传来一个青少年嗓音,“兄长,嫂嫂,你们在聊什么呢?”

赵匡胤与贺氏侧头望去,只见一俊秀儒雅的青少年缓步行走了过来。

此人正是赵匡胤的三弟赵匡义,也就是宋太宗赵光义。

他的本名叫赵匡义,宋朝开国后因避其兄赵匡胤名讳而改名“光义”,即位后又改名“炅”。

至于为何是三弟,则因为在赵匡胤上面,原本还有个哥哥,也就是拜入陈云门下的赵匡济。

当然,赵匡胤与赵匡义并不知道赵匡济拜入了黄庭观门下,还以为早就夭折了呢。

在一些野史当中,对赵匡义的容貌与身高有抹黑,说是什么矮黑胖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