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好生上了一课(2 / 6)
功立业。”
王彦超眉头不着痕迹皱了一下,随即迅速舒展开来,笑道:“我这里暂时风平浪静,贤侄想要在这里建功立业,可能有那么一点困难,依我看,你若是真想建功立业,还不如投奔你爹爹去,他如今在枢密副使帐下为官,经常南征北战,你若是前往,想必能积攒到不少战功,岂不是比在我这里强?”
这番话说的很直白了,王彦超压根不愿意收留赵匡胤呢!
其实正常情况下,王彦超看在赵弘殷的面子上,不会拒绝的这么直接。
只是他早就听闻赵匡胤是个“惹祸精”,不仅喜欢与人打架斗殴,而且还经常与人赌博闹事,任谁都不会喜欢这样的人。
这些都没什么。
赵匡胤前来投奔的时候就想过被拒绝。
有什么的事情是,他怎么都没有想到,陈云算的那么准,说王彦超不待见,果真不待见。
赵匡胤心中暗暗惊讶陈学究未卜先知,人却洒脱的站起身,“王叔父言之有理,那我再去别处看看吧。”
王彦超道:“诶,这会儿天色已晚,你在这里住上一晚,明天再走。”
赵匡胤很是傲气道:“不用了,谢谢叔父好意,我还是及时赶路比较好,以免耽搁了行程。”
王彦超看赵匡胤执意要走,只好让人拿来一些银两当做盘缠赠送。
尽管赵匡胤百般推辞,但始终架不住王彦超好意,最终只好收下。
……
离开王彦超府邸后,赵匡胤琢磨随州离得不远,第一时间赶去。
这一回他没有遇到任何推辞。
随州刺史作为赵弘殷的至交好友,二话不说收留了赵匡胤,并在军中安排了个都头的职位。
都头在唐朝时期是军队统帅的俗称,中后期演变为一都的统兵官,一般麾下有上千人。
到了五代时期,都头则是成为指挥使下的低级军官,只能统领约百人。
虽然只能统领百人,但对于初出茅庐的赵匡胤而言算是很好了。
因此,他对这份工作相当满意,每天兢兢业业,不仅和手底下人处好关系,而且还经常建功立业,算是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小小势力。
只不过赵匡胤最近遇到了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那就是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似乎对他有意见,经常对他没有好脸色。
赵匡胤虽然性格高傲,但是如今人在屋檐下,他不得不向董遵诲低头,遇到了尽可能避开。
今日,赵匡胤又碰到了董遵诲,但偏偏避无可避。
他只能硬着头皮上前打招呼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