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二十四章思绪万千的陈元贇(2 / 3)
这才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该做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陈元贇最为佩服的人就是萧明乾了,因为他所做的一起,即便是在当时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但是最终都证明他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
有人质疑萧明乾为何要花费那么多的钱去移民,但是最终的现实却证明,只有有了人才能够有一切。
有人质疑萧明乾为何要给予那些工匠如此高的待遇,但是最终的现实却证明,正是有了极高的待遇,让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技艺教授出来,共同改进技艺,台湾才能够快速的建立起庞大的工业,才能够在短短五年内,将一座造船厂变成三座造船厂,才能够将钢铁厂,水泥厂,玻璃厂,肥皂厂等等开遍整个台湾。
更有人质疑台湾为何要花费重金建立如此庞大的两个舰队,但是最终的现实却证明,正是有了庞大的舰队,台湾才能够以一个刚刚发展五年时间的势力,击败盘踞在南洋数十年的西班牙人,最终取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陈元贇有时候会在想,如果统治台湾的不是萧明乾,而是另外一个枭雄人物,现在的台湾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这种假设,陈元贇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有一点能够确定的是,如果没有萧明乾,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拥有百万强兵,千万领土,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的中华帝国。
所以说,陈元贇感到自己非常的幸运,整个中华帝国政府中的官员都非常的幸运,因为他们遇到了萧明乾这个具有远见卓识而已志向远大的领路者。
中华帝国是年轻的,不仅仅是因为它刚刚建立两年多,而是因为管理它的那些人都是些富有朝气的年轻人。
当初的那些老人,如吴运东,在中华帝国成立之后,便辞去了中华帝国外交部总长的职务,而卢远志也有了这样的想法。以至是中华帝国政府总长唐洪生也有了这样的想法。
现在还在政府当中的老人已经不多了,上位的全部都是第一批接受教育的年轻人,他们的年龄普遍都只有三十岁左右。这样的年龄层,是中枢充满着一种腐臭气味的大明所无法比拟的。
如果不是因为萧明乾担心年轻人把持不好尺度的话,早就答应唐洪生等人的请辞了。但即便是这样,唐洪生也开始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了。
现在想来,这真像是一场梦幻,当初在西湖边的一场对话,便将自己的人生给完全的改变了。
有时候,陈元贇都在想,如果当初萧明乾没有找到他,他陈元贇会怎样。
虽然这是个无解的命题,但是已经接近五十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