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8章 千里奔袭,绝不给自己留后路(3 / 5)

’。

次日凌晨,顺子和孔有德一行人顺利抵达了平山北部的一条大河边。

这条大河是三岔河的支流,水流量虽是很充沛,河面也很宽阔,但整个河道却不均匀,有窄有宽,有深有浅,尤其是海啸风暴之类,许多河段都是未开化之地,有断流、有瀑布,小船通行问题不大,但想要大规模运输,却是难以上青天了。

不过,河道永远是最好的路,也是最好的风向标。

这处山下的河畔谷地,不仅地势开阔,视野极好,极为有利于防守,关键是其周边的交通也很方便,跨河可以直接进入辽中腹地,后面穿过两三里的老林子,也可以直接与后面宽阔的平原联系上。

只要占据了这个节点,就等于让大军深入辽中腹地有了一个落脚点,进可攻,退可守。

长生营的‘副官制’此时已经极为发达。

孔有德和顺子虽是主将,但他们离开本部,有身边副官、参谋、指导员一起指挥全军工作,完全不影响部队的正常运转,只不过,他们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

但此时两部近万人,即便抽调两千精骑,依然有小八千人,又有地利之优,哪怕是岳托亲率主力过来,也绝别想讨到便宜。

更不要提,周边各路还有兄弟部队的支援呢。

孔有德和顺子将留守军务布置周正,好好的睡了一整天,傍晚,天色将黑,两人各点齐了麾下最精锐的一千骑兵,合计两千人,从刚刚搭建好的浮桥过了河,迅速深入向辽中腹地。

此时,孔有德和顺子的这两千精锐,其实并不能算是完整意义上的骑兵。

他们只是有马,会骑马奔行,也有一定的马上作战能力,但其本质,还是精锐步军。

他们主要的战力,还是要下马才能成型。

只不过,与传统的步军相比,他们的奔袭能力却是扩大了数倍。

此时,两部有近五千匹战马,已经是两人压箱底儿的老底儿了,各人不仅人人双马,也有余地携带更多的装备火器,但口粮,两人却只携带了十天。

按照孔有德的话说,“弟兄们的吃穿用度,等进了辽中平原,自给自足便是!”

不过,在此时,后金已经收到了长生营的风向,十万重兵云集海州一线,尤其是对三岔河流域,后金军的警惕性非常的高。

他们非常忌惮李元庆和明军会以三岔河为突破口,直接斜插入辽中腹地,此时,不仅镶白旗王公杜度部主力,游弋在三岔河方向,阿巴泰部主力,也正朝这边赶过来。

再加之耀州的岳托,塔山铺的济尔哈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