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4章 军中双派!(3 / 4)

李元庆不由一怔。

原本刚刚恢复了一些熟络的家庭氛围登时也是一滞,她们四女可不是小丫头,个个都是手握重大财权的boss级大佬,自然察觉到了李元庆的不对劲。

片刻,李元庆微微苦笑:“事情没你们想的那么严重。我至少会在岛上呆一两个月吧。保证先把你们都喂饱了。”

“切。”

“边儿去。”

“……”

四女登时娇嗔一片,室内的空气重新又恢复了热度,而且比之前更加灼热。

…………

一晃,大半个月已经过去,时间滚滚来到了崇祯三年四月中旬末。

经过了李元庆这段时间的亲自‘调理’,岛上的各项事务都被李元庆重新有条不紊的掌控,后宅内的‘田地’,李元庆基本上也已经灌溉一遍。

下午,李元庆来到了南信口大营,召开长生营全军千总级以上军官的扩大战略会意。

这些时日,各个战略方案又被完善了不少,整体条理出两个大框架脉络。

一条是以孔有德、顺子为首,几十名高级将官支持的‘战略扩大化’方案。

这个方案的战略核心是推进、游击。

并不完全依靠三岔河,而是盖州这种大城为核心,展开缓步推进式的游击战,利用长生营的团体精锐性,有效的勾引、伏击后金军的有生力量,将战场扩大化,拉伸战区的延展性,并不居于海州一城之地。

另一条方案以段喜亮、许黑子等老将为首,他们主张以三岔河为核心,利用海州充沛的水路,开展据点式河运,像是蚂蚁搬家一般,稳妥的往海州城聚集物资,修筑防御,展开拉锯式对峙,力求稳妥为主。

坦白说,对李元庆而言,这两个方案,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弊端。

孔有德、顺子他们这个扩大化方案,好处是灵活、多变,不必冒决战风险,可以将战事的主动权,更多的掌控到长生营手中。

但缺点也明显,太过扩大化的战场,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变数,劳神而又费力。

关键是在‘政绩’上,无法给朝廷最满意的交代。

而段喜亮、许黑子这些老将派的稳妥攻略,好处是足够稳妥了,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很可能会勾引皇太极和后金主力提前与辽南发生决战。

关键是这个方略,消耗的财力物力人力都更加巨大,饶是李元庆的腰比水桶还粗,一时却也有些触头皮。

但诸将的集思广益,却也给李元庆开脱了新的思路。

崇祯皇帝和朝廷,包括天下百姓们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