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章 海州之局!(3 / 4)

奴隶,这又怎的可能?

而这些汉人奴隶,已经习惯了大明的审美,又怎的可能会要这些粗壮的蒙古女人?

最好的选择朝~鲜,却早已经被李元庆刮地三尺,又哪来这么多成年女丁……

此时,李元庆和陈忠的本部都已经走山海关一线返回辽地,部分亲随和女眷也早已抵达天津,一路上,李元庆和陈忠几乎没有任何停留,连夜兼程,次日中午,便抵达了天津的码头,直接上了船,返回辽南。

…………

已经开春了,海面上的浮冰已经消散了不少,虽还有不少残留,但对经验丰富的两部精锐水手而言,这根本没有太多难度。

更不要提,两部的战船,都加了厚重的铁皮,堪称铜皮铁骨,比之南洋洋鬼子的主力战舰群,也绝差不了多少。

李元庆和陈忠各自在船上休整了两天,也开始了对海州攻略的精细筹谋。

后金喜欢在正月出兵,可能是因为他们感觉,正月的汉人比较‘肥美’,油水多,而且,他们抢完之后,还不耽误他们本身的时辰。

但对汉人而言,开春之后,一直到入冬前,这段时间,才是最好的战争时机。

哪怕汉人的适应能力超强,长生营方面,也早已经解决了极寒气候下鸟铳、火炮等火器的发射问题,但冰天雪地里作战,却并非是汉人的强项。哪怕是吃苦耐劳又耐寒的辽民呢。

此时,李元庆和陈忠虽都未在辽南本部指挥春耕,但十年下来,两部的体系都已经很成熟,春耕都很顺利,并无异常。

两部的粮草储备,也早已经过了千万石的规模,哪怕没有收成,没有粮饷,支撑一年半、甚至两年,都没有太大的难度。

尤其是要拿下海州,最关键的补给渠道,便是三岔河。

只要控制了三岔河,哪怕不去理会盖州,也足以撑起明军在海州的给养补给。

而一入了冬,三岔河封冻,对李元庆和陈忠而言,这却就是近似于灾难了。

李元庆的坐船上,宽大舒适的会议室内。

李元庆,陈忠,杨磊,李三生,陈长友,陈长亮,金回子等十几个两人的心腹爱将,汇聚一堂。

陈忠深深吸了一口雪茄道:“元庆,正如那句老话,趁他病,要他命!这次鞑子主力入关,虽然收获不算少,但他们一下子出来了这么多壮年丁口,其春耕肯定有些跟不上溜了。咱们若是想要对海州动手,我的意思,是越快越好。不过,海州之局之难,倒并不是在攻克海州,而是如何守住!这事情,还真是让人伤脑筋那。”

李三生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