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萧条(3 / 4)
可能明年二三月,便能定下来了。”
李元庆的眉头不由微微皱起来,但片刻,却是舒展开来,道:“桂大哥,此事,在之前的信里,我便与你说过。这种时候退一步,倒未必是坏事儿。再者,山海关这地方,太扎眼啊。”
满桂哈哈大笑:“元庆,放心吧。我早已经想开了。没事跟他袁蛮子硬顶什么呢?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便由得他去折腾吧。不过,元庆……”
满桂小心看了李元庆一眼,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元庆,毛帅的事情,袁蛮子真是忒不地道了。”
李元庆不由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浊气,“大哥,人跟人不一样啊。毛帅的荣耀和冤屈,我早晚要为他找回来。”
满桂早就料到了李元庆的性子,不由重重拍了拍李元庆的肩膀,“元庆,哥哥我相信你!”
两人干掉了杯中酒,不由相识一笑。
但片刻,李元庆却也将话题转向了正题,“桂大哥,我有一种预感,我此次进京,鞑子怕是不会消停啊……”
…………
在满桂的营地休整一晚,战马下船,马车收拾周正,次日清晨一大早,李元庆便率领队伍继续启程。
崇祯皇帝之前给李元庆进京的时间虽是一月之久,很是宽裕,但李元庆又去皮岛迎接沈氏,来回就要浪费十几天,此时,时间已经有些紧凑了。
而李元庆之所以不选择路途更近、也更为轻松的天津一线,一方面,是为了‘卡点’,卡着点赶到京师。
另一方面,李元庆则是想细细观察一下,鞑子走后,朝廷在关内区域的安置和重建情况。
还有更深处的一方面,李元庆则是想………想和沈氏尽可能的多接触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触发的可能……
否则,一旦入京后,李元庆再想发力,那可就要被动至极了……
昌黎、永平这一线,因为李元庆的强力出击,这边并没有沦为战场,问题倒不是太大,基本还是保持着之前的风貌。
但即便此时临近年节了,官道上,还是依稀可以看到不少举家流亡的难民。
而一过永平,则完全又是另外一种光景,莫说是看到人了,便是鸟毛都很难看到一根……
以往那些兴旺的镇子、县城,不是被烧毁、焚毁,就是已经人去屋空,简直说不出的荒凉。
过了玉田,这情况稍稍有了些改观,但仍是不容乐观,有几处镇子、县城这种稍微大些规模的建筑群,虽是在修补,但却非常寥落,没有几个人手,完全就是糊弄日子一般。
李元庆骑在高大的战马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