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调查轨道轰炸(4 / 5)

以来的局部战争胜利,但后来就开始往对方核相关设施、矿场上丢了。

大家都明白切断源头的道理。

在直接核攻击之下,核相关工厂、矿区,甚至科研机关都没了,当然间谍、特种部队、还有军队决死进攻,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还有时不时的弹道导弹袭击,破坏基础工厂,断掉产业链,造不出螺丝钉的话,核弹自然也造不起来了。

白莫邪记得地球的历史,玻尔二战时就说过,想要生产原子弹,就得把整个国家变成一座工厂,而美国也是这么做的,他们甚至拿出了整个国家银行里的全部白银储备来做电线线圈——虽然完事之后可以熔融还回去,但这个过程中的损耗无法估计。

美国得益于孤悬海外,本土不用担心袭击,才能放心大胆,在战争期间做这样国家工厂化的事情,但拜媞塔星球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天空陆地海洋没有一处安全的地方,生产枪炮弹药好说,一个人躲个山沟沟里锤子扳手也能抡出来,例如那个难民工地上,拉米尔巴拉城的大叔,就是前线造弹药的技术工人。

但是国家力量具现化出来的工厂,只要一处掉链子,整个核工业体系就会停摆。

于是最后的结果就是,拜媞塔热冷战世界的核科技,就这样在物理层面上被强行归了零。

地面上没了安全的地方,战场就开始往行星轨道上转移。

不同于地球的情况,一块大陆发达,一块大陆原始。拜媞塔这边的两片大陆,各自独立发展出来了产业革命文明,并且从大海航时代就开始激烈对抗。

生存空间需求。

不同的两个文明,正好可以互相妖魔化,然后想办法消灭对面独占资源。这种对抗思潮、实际行动,带来的科技爆发效应,让双方科技发展速度比地球得还要迅猛,原子能、航空航天、电子管新一轮产业革命齐头并进。

太空争夺从一开始就是白热化的,两边都像往对方头上丢陨石。

最后的结果就是头一百年里,无数火箭升上太空,抱着伟大崇高的,为国家、家人献身精神的战士们前扑后续,最后把近地轨道覆盖满了太空垃圾,形成行星光环。

其实送上太空的垃圾,质量并不算大,虽然要塞化的卫星、空间站,以及太空战机、太空行走空气包等等,双方总数超过十个亿,但就算全坠落地面,也掀不起大波澜,毕竟本身早就被打成了碎片。

行星光环,人造的残骸99%是小质量的,进入大气就会摩擦消耗掉,而剩下1%大质量的,落到地面也不过一发弹道导弹而已。所以充其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