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金钱就是力量(11 / 12)

所。

回到家里面。行者想我是不是太笨了,要不是为了少出那10块钱,电磁炉或者早就修好了,用不着走那么多冤枉路,也不用多花那8块钱“打的”了。

其实,想想也不笨,为什么呢?买电磁炉时,花的只不过200多块钱。现在修它要用45块钱,又要花1/4的钱来修,划算吗?

当电器的维修费即“再利用”的成本比较时,人们会选择放弃维修,这样一来,家用电器在很多时候就成了“一次性产品”的了。然而,坏了一次就不用,先期投入的钱就没了,再去买个新的,花的钱就更多。这样一来,人们又会选择拿去维修,真是左右为难。

之所以没有在那两个修电视的家伙那里修电磁炉。除了嫌他们一口咬定45块钱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怀疑他们能否把它修好,最怕的就是把电磁炉打开之后,他们又说还要加什么配件费用,让你骑虎难下。

无论怎么说,无论结局怎么样,很多行为都跟金钱有关,比如考虑成本和费用,还要看花了钱带来的效益和效果。

行者考虑再三。还是想找“专业”的维修点修。

通过互联网查询,知道天-河-区的就有一家。

行者又找了一个双休日坐公交车到天-河-区。终于找到了那家“维修中心”。

到了那里才知道什么叫“维修中心”,那是真正的“大品牌”的维修中心。送来返修的电风扇、电磁炉和电饭锅差不多推满了整个维修中心。三位师傅正在分别修理着电风扇、电磁炉和电饭锅。

随队等候,等着那位修电磁炉的师傅动手修理自己带去的那一部。

等了差不多20分钟,终于等到修自己的了,就快修好的时候,那个年龄稍大点的师傅把头探过来,给我“套近乎”:“不开发票行吗?”

不明白他这轻声细语,又突如其来的问话。看他鬼鬼祟祟的样子,想到他的这个反应来得那么突然,而且是刚好发生在那个收钱和开发票的人离开的那一阵子,我突然醒悟了。

估计,那个收钱和开发票的人是品牌公司的,而这三位师傅只是公司雇员和修理工。

如果把钱直接交给那个收钱的人,这些修理费就是公司的了,这些钱跟三位师傅也就没有直接关系了,他们只能拿到公司给的基本工资,再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计件给予报酬和奖励。

不开发票就能少出些钱给他们,这是惯例,也是经验。

于是,非常有“默契”地轻声问,:“能少多少钱?”

修电磁炉的那位师傅刚开始说过40块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