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美人计(6 / 12)
“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不失为对她的壮举的公允之断。
就昭君个人的遭遇来说,她那和亲的壮举其实是一出个人的终生悲剧。她所选择的是一桩毫无爱情的政治婚姻,正如恩格斯所说,这种联姻“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婚姻问题的最后决定权怎能属于爱情呢?”昭君说到底不过是汉元帝慰安匈奴的一个筹码而已,更直白地说,昭君其实就是汉家天子给匈奴单于的性贿赂罢了,她的牺牲与委曲始终摆脱不了这一抹难堪的色彩,令人唏嘘不已。传说昭君出塞时离情别绪愁怀满腹,为纾解去国离乡的抑郁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了琵琶。她的曲声缠绵徘侧,哀感顽艳,她的姿容凄婉动人、楚楚可怜,就连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不忍继续前行,纷纷停留在昭君的周围陪伴她......与西施“沉鱼”相映成趣的典故“落雁”便是由此而来。
也许只有杜甫才是她的知音,听出了她心中的无奈与不平----“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美人计使用好了,甚至能够改朝换代,这里面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就是最好的例子。
公元581年,周宣帝因荒----yin过度而崩。宣帝9岁的儿子宇文衍即位,历史上称为静帝。
静帝年幼无知,大司马杨坚趁机总揽了军政大权,但是,杨坚的专权引起了宇文家族的不满。
宣帝的弟弟汉王宇文赞早就想当皇帝,宣帝死后他便搬到宫中,上朝听政时故意同杨坚同帐而坐,杨坚对此很恼火,但又不好说什么。
杨坚知道宇文赞是一个酒色之徒,见了美女就挪不动腿,于是派心腹刘防选了几个美女送给宇文赞。
宇文赞满心欢喜地接受,根本不知杨坚的用心。
宇文赞自得了美女以后,整日欢歌达旦,对政事逐渐失去了兴趣,很少与杨坚同帐而坐了。
刘防依杨坚的意思对宇文赞说:“大王,您是先帝的弟弟,继承大统乃众望所归。只不过先帝刚死,大家情绪尚未稳定。您暂时回归王府,等时机到了您再回宫即位也不迟。”
16岁的宇文赞轻信了刘防的话,便从宫中搬回王府,从此每日与美女们玩乐,再也不过问政事了。
两个月后,杨坚发动政变,建立了新的朝代――隋朝。
当然了,美人计不是都会成功的,这里面还有着不成功的例子,像是在三国时期,就有运用美人计成功和不成功的例子。
使用美人计成功的例子:司徒王允用貂蝉除掉董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