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嫉妒是动力(3 / 13)

失败。

二是认为别人的成功就是对自己的威胁,是对自己利益的侵害。

可见,对嫉妒心理的调适,首先。要纠正上述不正确的想法。要知道,与周围的人对比是人际交往的必然结果。正是人类渴望成功,希望超过别人的冲动。应该勇敢地向对方提出挑战,以更大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正当的竞争中建立和谐的友谊。?

其次,要增强道德法制观念,约束、战胜自己的嫉妒心理,不要任其发展,引发破坏性行为。

再次,积极升华,把自己的消极嫉妒变为上进的力量。积极投入竞争和竞赛,通过积极上进的办法超过对方以达到心理平衡。

此外,改变比较的角度。对他人的嫉妒常常是由于自己太在意对方在某方面的优势而引起的,如果改变比较的角度,拿自己的长处与对方作对比,或者把自己同更差一点的人比较,这时失衡的心理会获得新的平衡。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1.认清嫉妒的危害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机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3.正确认知

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就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4.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