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支持力度(9 / 12)
磨着的人们,可当他在仙台学医时却看到了令他痛心的一幕:一群中国人在围观一个中国人被俄国人杀头,由此他认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不管体格如何健全,如何强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就是要改变他们的精神。”
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用他那如枪似箭的笔来唤醒那些沉睡着的愚昧、麻木的灵魂,他也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面光辉的旗帜。
现在想想,当时他若是想不到要弃医从文,那今天是不是人们都不知道曾经还有过这么一个人伟大的文学家,叫做鲁---迅?这不正说明: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还曾记得曾写下千古名句“愿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吗?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理想是难以变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
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秉性耿直的陶渊明最终还是选择了归隐,因为那**昏暗的官场不适合他,他的清高与那个混沌的官场格格不入,而归隐,才是最适合他的,于是有了东篱下的悠悠酒的清香和菊花的烂漫,并且那晋时桃花也一直在灼灼其华。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也曾踌躇满志地步入官廷,有天才呼来不上船的傲岸,有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壮举。
他曾满心壮志报效祖国,可满身的才气化作了歌舞升平的装点。在繁华的长安,在阿腴奉承的朝廷,他待了三年,尔后毅然走出长安。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从此。李白吟诗作对,好不快活。
假使李白仍旧在朝廷中等待,也许觥筹交错会磨平他的才气。正式因为天生浪漫。走遍名山,让我们看到了一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佳作,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三国群雄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谁有能超过曹操呢?
曹操虽在某些方面不及他人,可是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长袖善舞,独领。
曹操虽文武谋工不如他人。但是他却名留历史,因为他明白这种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正是因为这种适合,才让曹操的才能得以发挥。成为三国群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