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难点所在(10 / 11)

能到处不懂装懂,硬充“大明白”,否则自己再无进步的可能了。

还有这样的一段笑话。充分表明了不懂装懂的害处。

问:你认为莎--士--比--亚怎么样?

甲:还行,只是口感不如“人头马”。

乙:嗨!莎-士-比-亚是一种甜点,您怎么当成酒了!

莎士比亚,何许人也!酒乎?甜点乎?可怜莎翁一代文坛泰斗,却被两个不懂装懂的无名小卒作践成”穿肠之物“,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笑话虽短,道理不浅,它告诫我们:不要不懂装懂。

不懂就不懂,为何要装懂?但凡有此陋习者原因有二:一是肚中本无多少墨水,偶然被人问住,欲明说“不知道”,又恐丢尽素日老脸,只好不懂装懂,信口胡好诌,答非所问,敷衍了事,聊以脱身;

二是自己能耐不多,却不甘寂寞,就在人前人后打肿脸来充胖子,摆出一副博古通今的架势,张嘴就是“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专唬那些学识浅薄之徒,借以扬名。如此而已。

不懂装懂,有时还真唬住了一些人。于是我们就把它视作“珍宝”,堂而皇之地“借鉴”到人生中来了。

就想是在学生时代,上课时,最爱喊“懂了的”是他们;练习时,最爱说“简单”的是他们;讨论时,自鸣得意,口若悬河,引“经”据“典”的是他们;不过到了考试时咬笔杆、搔脑门傻眼发愣的往往还是他们。

为什么一到考试不知所措了呢?原因很简单:这些同学肚子里没实货,就像“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山间竹笋”,一旦要显真本事,能不露馅吗?

可见,不懂装懂其实是自欺欺人,是在求知过程中对待缺点和不足的一种错误做法。

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很了解,必然有很多需要弥补的地方。不懂装懂,就像给不足之处盖了层遮羞布,施了个障眼法,暂时挡住别人的视线,使自己得以苟延残踹,到了真相大白的那一天,装懂者究竟要为自己的欺骗行为付出代价。

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终有灰溜溜逃走的那一天,自吹自擂的登徒子到底饱尝了割鼻之苦......装懂者无一不是不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到头来只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真正的受害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上面所举例子里面的那些不懂装懂的同学也是这样,如果不吸取教顺,还要继续“装”下去,次数一多,陷入恶性循环,自己也就变成不学无术的吹牛大王了。

因此,不懂装懂不仅无用,而且有害。那么,怎样才能解决“不懂”这个问题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