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武者酒吧(9 / 11)

类的文明开始就已经伴随产生了,人类正是根据在生活中对所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信息集中,并加于运用,通过逐渐的实践累积,才实行今天的高度文明社会。

所以在《孙子兵法用间》就有“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的高度论断。

在历史上,有着很多战例可以证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的重要性!

就像是唐朝的泾阳之战,这场战争就是《孙子兵法》里面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的精髓表现。它概括性的描述了孙武对战争中敌我势力的认识。

古往今来,历代军事学家都在运用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经过时间的证明它不管是对战争、商业活动,甚至政治活动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战争中这一规则的运用是最为广泛的。唐朝开国之初,政局未稳,边境时常受到东突分子的干扰,面对这种状况唐高祖李渊一时无计可施,只好决定将京都迁移出长安。

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年轻将军,对于父皇的决定坚决反对,认为大唐皇朝成立之初,区区几个东突分子闹事就要搞得迁都,国威何在。于是带领军队到泾阳与东突厥展开战斗。

双方实力悬殊,东突厥有兵2o多万,而李世民所带军队不过几百,但是令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惊讶的是李世民居然天不怕地不怕,仅仅带着1oo骑兵就直奔阵前和颉利、突利二可汗,说:“我们已与你们可汗结盟,今日为何违约来犯?如果你们可汗真有本事,就请可汗与我李世民一人来决战。如果派兵攻打,我这百名士兵将拼死迎战。决不后退。”

李世民如此的阵势,加上他深情镇定威严,使得颉利、突利二可汗认为大唐肯定设有埋伏,因此不敢下令进攻。

李世民见状又说:“你以前与我们有盟。今日出兵袭扰,为何不守信用?”

这一反问使得颉利、突利二可汗哑口无言,李世民的种种胆大的行为不得不使颉利相信突利和李世民勾结。将军情泄露出去了。

鉴于这种状况,只好退兵。待时机成熟再出战。

李世民设计突击突厥,使他们仓皇而逃。一时间,李世民的军队士气高昂,大家都认为要乘胜追击。

李世民认为,大唐皇朝建立才不久,应该以修生养息为主,而不是一味好战。

于是,李世民与颉利会盟,并赠其大量金帛,目的是“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从此大唐边境和谐安定。

李世民晓知颉利的心态,据此采用一系列离间战术,然后采取突击获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