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为子秋保驾护航、遮风挡雨!(2 / 4)
。
其实。
曹旭还觉得。
十日一刊太慢了。
如果可以发日报最好。
不过日报对印刷压力太大。
曹旭目前的造纸工坊、印刷工坊还在扩张,目前必须留下一些
产能用来出版书籍,此外报纸印刷好以后,油墨风干也需要一
天时间。
(aied)
当然。
最重要的是。
曹旭办报人手有限啊。
百姓接受信息能力、购买报纸能力也有限。
他觉得与其每日-刊做的潦潦草草,倒不如十日一刊将报纸给
做好。
如遇特殊情况。
特别增刊就是了。
可是。
苟或看来。
这十日就发一刊。
那也太快了、太猛了!
这种频率、这种范围、这么直接的信息轰炸。
绝对是这个时代的人所没有承受过的,所能产生的效果,必然
非常强大,恰如在原始社会,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荀彧猛然意识到什么。
他突然大喜道:“司空大人,此物若用得好,堪比十万大军!“
报纸宣传力恐怖。
它能操控渔轮、民意
“短则小半年、长则大半年,吾与袁绍必有一战,若可以在这
些时间,以报纸状吾声势、贬压袁绍,如此战还没开始打,我
等就能提前统一-民心与士气!“
曹操想到这些。
他能不感到激动吗?
这可比强塞数万大军还有用!
荀或注意到报纸有相当大一个版块,是专门留给文学、时政评
论的,这显然有着巨大意义,他对此评价说:
“依我之见,报纸-一出,汝南月旦评,从此将黯然无光!”
月旦评。
那是汝南许劭兄弟主持。
对当代人物、诗文字画进行品评、褒贬。
只要被月旦评品评到,立刻可以名声大噪、身价百倍。
比如说。
许动评曹操一句: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不仅后世广为流传,在当代也颇有名气。
“月旦评“才一月一评,参与者非常有限,只能靠口口相传,“中
原十日报“不仅十日一刊,每刊都有几千上万份之多,每份报纸
可同时被多人阅读。
荀或认为。
这十日报的品评版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